您的位置: 首页 » 法律资料网 » 法律法规 »

关于印发2011年度中央企业财务预算报表的通知

作者:法律资料网 时间:2024-07-23 13:32:37  浏览:8061   来源:法律资料网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关于印发2011年度中央企业财务预算报表的通知

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


关于印发2011年度中央企业财务预算报表的通知

国资发评价〔2010〕145号


各中央企业:

为做好中央企业2011年度财务预算编制工作,推动中央企业进一步加强财务预算管理,提升经营管理水平,根据《中央企业财务预算管理暂行办法》(国资委令第18号)和国家有关财务会计制度规定,我们研究制定了《2011年度中央企业财务预算报表》及编制说明,现印发给你们,并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本套报表为中央企业向国资委报送2011年度财务预算的统一报告格式,是综合反映中央企业预算年度生产经营和资金流转等情况的工作报告,对于国资委及时了解中央企业预算年度资源配置状况与预期经营目标,促进中央企业合理使用资金、优化资源配置、完善内部控制、全面提升经营管理水平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各中央企业应当高度重视年度财务预算报表的编制工作,健全预算工作组织体系,加大组织力度,明确责任分工,规范预算编制方法与工作流程,认真组织做好2011年度财务预算报表的布置培训和编制上报工作。

二、本套报表由财务预算报表和财务预算情况说明书两部分组成,填报范围为集团总部、所属二级子企业及二级以下重要子企业。各中央企业应当严格遵循全面性原则,将所有内部业务机构、境内外子企业、事业单位、基建项目(基建财务)等独立核算经济单位纳入财务预算编制范围。

(一)财务预算报表。《2011年度中央企业财务预算报表》(附件1)由反映资产负债、经营损益和现金流量的基本会计报表和反映成本费用、职工工资、主要业务经营状况、投融资等管理报表组成。各中央企业应在做好各项业务预算的基础上,按照国资委统一制定的报表格式以及指标口径和编制要求(附件2),认真组织做好2011年度财务预算报表的编制工作。对于涉及人员及薪酬、业务、投资等预算编制内容,各企业应做好内部相关部门之间的沟通协调,落实填报任务,做好相关指标口径的衔接与核对,实现财务预算与业务预算的有效衔接,避免因管理口径差异影响预算编制与填报,确保反映在本套报表中的主要预算指标与企业内部预算衔接一致。

(二)财务预算情况说明书。各中央企业应当高度重视财务预算情况说明书的编制工作,结合国资委预算复函的要求,对2010年度预算管理工作进展情况、预算执行结果、执行差异原因及改进措施等进行认真分析和总结;对2011年度企业所面临的市场形势、主要业务经营情况、重大事项安排等内容进行客观预测和说明。具体内容参照《2011年度中央企业财务预算情况说明书内容提要》(附件3)。

三、2011年是“十二五”规划开局之年,各中央企业编制财务预算应当坚持以战略规划为导向,紧密结合企业“十二五”规划,客观分析判断市场形势和政策走向,科学预测和确定年度经营目标;应当坚持效益与效率优先原则,正确处理好规模扩张与财务承受能力之间的关系,注重运行质量改善和风险管控,对成本费用、应收款项、债务、担保、投资、捐赠等重大事项继续实施从严预算控制,确保企业持续、稳健发展。

四、各中央企业应当结合内部预算编制工作程序,认真做好对所属子企业财务预算编制的指导与审核工作,以确保预算编制工作质量。审核重点包括上年度财务预算问题整改情况,2011年度财务预算编制基础、编制范围、编制口径、预算指标的合理性,表间重要指标是否衔接,与企业战略规划、各类业务预算等是否衔接,财务预算情况说明书内容是否详实等。

五、各中央企业在正式报送2011年度财务预算报告之前,应当做好2011年度财务预算初步预报工作,在组织分析预测2011年度主要经营目标的基础上,认真填报《2011年度主要财务指标预报表》,并于2010年11月15日前将纸质文件及电子文档报送国资委(财务监督与考核评价局),同时抄送派驻本企业监事会。

六、各中央企业在正式报送2011年度财务预算报告之前,应当按照规定履行内部核准程序,其中:设立董事会的国有独资公司,财务预算报告应当经董事会审议通过;尚未设立董事会的国有独资公司和国有独资企业,财务预算报告应当经总经理办公会审议通过;国有控股公司的财务预算报告应当经董事会审议并提交股东会批准。各类决策机构的审议决议是中央企业向国资委报送预算报告的必备附件。

七、各中央企业在组织做好财务预算编制、审核、汇总和履行内部核准程序工作基础上,应于2011年1月31日前将2011年度财务预算报告报送国资委,具体要求如下:

(一)以正式文件报送企业财务预算报告,包括集团合并财务预算报表、集团财务预算情况说明书以及相关附件,一式2份,同时抄送派驻本企业监事会。

(二)集团合并财务预算报表、集团财务预算情况说明书以及所属二级子企业(含二级以下重要子企业)财务预算报表及财务预算情况说明书的电子文档,亦请一并报送。

八、国资委将以提升效益、改进质量和管控风险为重点,组织开展2011年度财务预算审核工作,对于中央企业报送的财务预算报告进行逐户审核,并及时向企业反馈审核意见。各中央企业应当高度重视审核意见的整改落实工作,积极探索改进措施,努力提高预算管理水平。

九、各中央企业应当不断完善财务预算执行跟踪、监督体系,及时掌握预算执行进度与效果,分析实际业务与预算指标之间的差异及原因,并及时采取应对措施。确需调整年度财务预算的,应当于2011年8月15日前将《2011年度财务预算调整主要指标表》报送国资委备案,并以正式文件的形式对预算调整的原因和影响、预算执行的保障措施等内容予以说明,同时抄送派驻本企业监事会。

企业在财务预算编制工作中有何问题,请及时向国资委(财务监督与考核评价局)反映,有关工作软件另行下发。  

附件:

1.2011年度中央企业财务预算报表
http://www.gov.cn/gzdt/tplimages/http://www.sasac.gov.cn/n1180/n1566/n258203/n258329/n7622072.files/n7622073.xls
2.2011年度中央企业财务预算报表编制说明
http://www.gov.cn/gzdt/tplimages/http://www.sasac.gov.cn/n1180/n1566/n258203/n258329/n7622072.files/n7622074.doc
3.2011年度中央企业财务预算情况说明书内容提要
http://www.gov.cn/gzdt/tplimages/http://www.sasac.gov.cn/n1180/n1566/n258203/n258329/n7622072.files/n7622075.doc
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

二〇一〇年九月二十九日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上海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转发市科委等三部门制订的《国家科技重大专项资金配套管理办法(暂行)》的通知

上海市人民政府办公厅


上海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转发市科委等三部门制订的《国家科技重大专项资金配套管理办法(暂行)》的通知

沪府办发〔2009〕39号


各区、县人民政府,市政府各委、办、局:
  市科委、市发展改革委、市财政局制订的《国家科技重大专项资金配套管理办法(暂行)》已经市政府同意,现转发给你们,请认真按照执行。《上海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转发市科委等三部门制订的〈国家重大(科技)专项和上海市重大科技项目资金配套管理办法(暂行)〉的通知》(沪府办发〔2007〕19号)同时废止。本市地方重大科技项目资金配套管理办法另行制定。

上海市人民政府办公厅
二○○九年九月二十九日

国家科技重大专项资金配套管理办法(暂行)


  第一条(目的和依据)
  为鼓励本市企事业单位承担国家科技重大专项,保障国家科技重大专项的顺利实施,根据国家有关规定和《〈上海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若干配套政策》(沪府〔2006〕15号),制订本办法。
  第二条(适用范围)
  本办法所称的国家科技重大专项(以下简称“国家重大专项”),是指《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中明确的民口科技重大专项研究开发项目。
  第三条(资金配套管理部门)
  国家重大专项本市牵头责任部门(以下简称“市责任部门”),是指为申请国家重大专项的本市单位出具地方政府资金配套承诺的市主管部门。
  由市发展改革委、市科委、市财政局组成国家重大专项上海配套资金审核小组(以下简称“市审核小组”),其日常受理机构设在市科委。
  第四条(资金配套管理职责)
  市责任部门负责对本市项目依托单位承担国家重大专项提供资金配套及实施管理。
  市审核小组负责对上海配套资金的综合平衡和总体监管,对资金配套立项、调整和变更进行审核。
  第五条(国家重大专项配套资金审核)
  国家重大专项资金配套实行立项审核制度。
  市责任部门应按照本办法有关规定,对拟推荐的项目和项目依托单位提出的资金配套方案进行预审,拟订资金配套承诺书,报市审核小组备案后向中央有关部门或重大专项组织单位出具资金配套承诺书。经市审核小组评审确定予以地方政府配套资金(以下简称“配套资金”)的,所需配套资金列入市责任部门的部门预算,或由市财政在国家重大专项经费中统筹安排。
  第六条(国家重大专项分类配套)
  本市项目依托单位承担国家重大专项的,按以下原则予以配套:
  (一)对中央有关部门或重大专项组织单位有明确地方政府配套要求的项目,原则上按确定的比例予以配套;
  (二)对中央有关部门或重大专项组织单位有明确的配套要求但未明确地方政府配套比例的项目,原则上按不超过中央有关部门或重大专项组织单位配套要求额度的50%予以配套,最高不超过获得国家拨付经费的额度;
  (三)对中央有关部门或重大专项组织单位没有明确配套要求的项目,按实际获得国家拨付经费的20%予以配套。
  因特殊情况需要超比例提供配套资金的国家重大专项,由市责任部门提出资金配套方案建议,报市审核小组审定后予以配套。
  第七条(配套资金使用标准和范围)
  配套资金可按照《上海市科研计划课题预算编制要求的说明》中规定的标准和范围,用于项目参与人员的劳务费支出。项目依托单位应按实编制预算,报市责任部门批准后执行。用于劳务费的支出,最高不超过实际国家拨付经费的10%。
  第八条(配套资金核拨)
  配套资金的核拨与项目立项、中期执行情况检查和项目验收相结合,实行一次核准、分期拨款。
  国家重大专项配套项目经立项评审确定后,由项目依托单位向市责任部门申请配套资金,市财政局根据市审核小组的审核结果,按财政资金支付管理的有关规定核拨。
  项目依托单位首次申请配套资金时(以未配套的国家拨付经费为依据),应向市责任部门提供项目基本情况表、立项批文、合同书和任务书、银行到款凭证;再次申请配套资金时,应提供项目进展情况表及国家拨付经费银行再次到款凭证;申请配套资金尾款时,应提供项目的验收报告、专家验收意见和国家拨付经费银行末次到款凭证。
  第九条(资金使用)
  国家重大专项配套资金的安排使用,严格执行国家预算管理和财政资金管理的有关规定,实行独立核算、专款专用,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益。配套资金开支范围与标准应与合同书或任务书一致,严禁超范围超标准开支。项目结束后,必须进行专项审计;结余的配套资金,由市财政局或市责任部门收回。
  第十条(信息统筹)
  资金配套实行信息统筹管理制度,由市责任部门负责收集汇总国家重大专项的配套立项、中期执行和验收等信息后,报送市发展改革委、市科委、市财政局,并按规定在市研发公共服务平台上公布。
  第十一条(资金监管)
  市发展改革委、市科委、市财政局及市责任部门负责配套资金的监管,并加强跟踪及检查。发生项目变更、中止、撤销等情况,应及时调整或取消配套资金;发现项目依托单位在配套资金的使用和管理上存在弄虚作假或违规行为,市审核小组决定终止配套资金的,市财政局或市责任部门应停止拨付,情节严重的,追究项目依托单位的法律责任。
  第十二条(解释及实施日期)
  本办法由市科委会同市发展改革委、市财政局解释。
  本办法自印发之日起30日以后施行。

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
上海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上海市财政局
二○○九年九月十五日

赣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赣州市重大道路交通安全事故行政责任追究规定的通知

江西省赣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


赣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赣州市重大道路交通安全事故行政责任追究规定的通知

赣市府办发[2005]52号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赣州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市政府各部门,市属、驻市各单位:
经市政府同意,现将《赣州市重大道路交通安全事故行政责任追究规定》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执行。
二OO五年八月二十七日
赣州市重大道路交通安全事故行政责任追究规定

   第一条 为落实道路交通安全责任制,有效预防和减少重大道路交通安全事故的发生,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依据《江西省关于重大安全事故行政责任追究的规定》,特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本规定所称重大道路交通安全事故(以下简称重大交通事故)是指有下列情形或者后果的道路交通事故:
(一)一次造成死亡3人以上9人以下或重伤6人以上的;
(二)客运车辆一次造成死亡1人以上或者重伤3人以上,情节严重的;
(三)其他造成重大影响的。
第三条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履行下列职责:
(一)每季度至少召开一次防范重大安全事故的工作会议,由主要领导人或者政府主要领导人委托政府分管领导人召集有关部门正职负责人参加,分析、布置、督促、检查本地区防范重大安全事故的工作。对重大问题或事项应当作出决定并形成纪要,会议确定的各项防范措施,应当由专人负责,认真落实;
(二)实行安全目标管理责任制,明确各级领导和有关人员的安全责任,并作为考核有关领导政绩的重要依据;
(三)组织有关部门按照各自的职责,对本地区容易发生重大事故的单位、场所和设备、设施,进行严格管理和重点检查;
(四)制定本地区重大安全事故应急处理预案,应急处理预案经主要领导人签署后,报上一级政府备案;
(五)组织有关部门对本规定第三条所列各类重大安全事故的隐患进行查处;发现重大安全事故隐患的,责令立即排除;重大安全事故隐患排除前或者排除过程中,无法保证安全的,可以责令暂时停产、停业或者停止使用,并向上一级政府报告。法律、行政法规对查处机关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
(六)重大安全事故发生后,有关负责人应当立即赶赴现场组织抢救和善后处理工作,并迅速向上一级政府报告。各级政府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组织调查处理事故,必要时市政府可以对重大安全事故的有关责任人员作出处理决定。
第四条 各级政府部门在职责范围内,应当依照法律、法规和本规定,加强安全监督管理,防范重大安全事故的发生,并履行下列职责:
(一)宣传、贯彻安全生产的政策、法规,研究、部署防范重大安全事故的工作,定期组织安全检查;
(二)及时采取措施消除重大安全事故隐患,超出其职责范围的,应当立即向同级政府报告;情况紧急的,可以依法立即采取包括责令暂时停产或者停业在内的紧急措施,同时向同级政府报告;
(三)必须严格依照法律、法规和规章规定的安全条件和程序,对涉及安全生产事项进行行政审批(包括审批、审核、核准、备案),对取得批准的单位和个人实施监督检查,发现不再具备安全条件的,应当按规定撤销原批准;发现未依法取得批准而擅自从事有关活动的,应当立即予以取缔,并依法给予行政处罚;
(四)重大安全事故发生后,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组织调查组对事故进行调查。死亡3—5人(不含5人)的非客运车辆交通事故,由县(市、区)人民政府组织调查,死亡3—9人的客运车辆交通事故和死亡5—9人非客运车辆交通事故,由市人民政府组织调查。其它需要组织调查的交通事故由市政府或县(市、区)人民政府决定。事故调查工作应当自事故发生之日起60天内完成,并由调查组提出调查报告。遇有特殊情况,可以适当延长时间,但不得超过90天。调查报告应当包括依照本规定对有关责任人员追究行政责任的意见。
第五条 各单位安全责任制须按下列规定建立:
(一)单位的法定代表人全面负责本单位安全责任制的组织实施,实行目标管理,逐级落实,与本单位的工作、经营、生产和劳动安全同计划、同布置、同落实、同检查、同总结、同评比。
(二)确定一名单位的领导人具体负责交通安全工作,设有或指定一个部门负责交通安全工作,确定交通安全员。
(三)认真贯彻道路交通法规、规章,根据当地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公安交通管理机关的要求,制订、履行本单位交通安全制度和具体措施,保证实现安全目标。
(四)教育本单位机动车驾驶员和其他人员遵守道路交通法规、规章,建立和坚持交通安全宣传教育制度,开展群众性的安全竞赛活动,定期进行安全检查和总结评比。
(五)建立机动车使用、保养、维修、检查制度,经常进行车辆安全检查,保持车辆符合国家检验标准,严禁不符合检验标准的机动车上路行驶。
(六)接受当地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公安交通管理机关的检查监督,对检查中指出的不安全隐患,按限期改正。
(七)建立本单位实施安全责任制的考核、奖惩制度,对实施安全责任制成绩突出的人员给予奖励,对违反责任制规定的人员,给予惩罚或处分。
第六条 下列人员对重大交通事故的防范、发生,有失职、渎职行为或者负有领导责任的,应当给予行政处分:
(一)县(市、区)和乡、镇人民政府以及街道办事处主要领导人;
(二)市和县(市、区)人民政府有关部门主要负责人;
(三)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其他组织(以下简称单位)主要负责人。
其他对重大交通事故的防范、发生负有责任的国家工作人员,参照本规定执行。
第七条 需要给予行政处分的,依法分别由任免机关或者监察机关、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机关按照管理权限或者处理权限决定。
第八条 发生重大交通事故的,按以下程序追究责任:
(一)调查组应及时依据本规定第五条、第六条、第七条的规定,对有关人员是否负有行政责任进行初步认定。认为政府主要领导人、政府有关部门主要负责人、国家行政机关任命的其它人员以及其它国家行政机关工作人员负有行政责任的,应填写《提请监察机关追究行政责任建议书》,于初步认定后15日内转同级监察机关。认为需成立联合调查组的,提请上级相关部门成立联合调查组,对相关人员是否负有行政责任进行调查、认定和追究。
(二)市、县(市、区)监察机关接到《提请监察机关追究行政责任建议书》后,依法追究相关人员的行政责任或向被追究人员的任免机关提出监察建议。
(三)被追究人员的任免机关应当自收到监察建议之日起30日内,将采纳监察建议的情况及单位内部追究结果通报监察机关。
(四)监察机关作出决定或接到有关单位处理结果的通报后,15日内将追究结果和单位内部处理意见函告提请建议的公安交通管理部门以及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机关。
第九条 除第八条第(一)项规定之外的其他人员,对重大交通事故的防范、发生,有失职、渎职行为或者负有领导责任的,由调查组在初步认定后,会同同级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机关向需追究责任人员的上级单位提出责任追究意见。上级单位应当对责任人员进行追究,并将追究处理结果报送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机关和公安交通管理部门。
第十条 县(市、区)人民政府和市道路交通安全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各有关企业应建立内部交通安全领导责任追究制度,严格落实交通安全责任制。
第十一条 本规定自发布之日起施行。